首页

木兰户外女王视频在线

时间:2025-05-25 02:26:54 作者:在“家门口”拓中东欧市场 浙江余姚“智造”组团出击 浏览量:74932

  中新网宁波2月23日电(林波)“要睏冬至夜,要吃三十夜,要嬉十四夜。”在浙江宁波象山,素有“元宵过十四不过十五”的传统。

  牡蛎、瘦肉、香干粒、笋丁……2月23日,在“象山大厨”许根明的手中,各式“颗粒”依次倒入锅内烧煮,煮熟后拌上薯粉、食盐,石浦地道美食——糊粒羹便出炉了。

制作完成的糊粒羹。 林波摄

  冒着阵阵氤氲香气,大家“一拥而上”,讨要糊粒羹。

  所谓“糊粒羹”,即为一种食物,将各种小菜切粒,倒入锅内烧煮而成,一般用虾仁、牡蛎、鱼肉、蛏肉等海鲜为原材料,口感鲜美嫩滑。

  农历正月十四日的晚餐,石浦每家每户都会做糊粒羹、吃糊粒羹,吃了十四夜糊粒羹,寓意新的一年会聪明、发财。

  据象山县渔文化研究会副研究员丁建东介绍,“十四夜”吃糊粒羹习俗源于明代,一直流传至今。

  丁建东表示,据传戚继光带兵驻扎在东门岛时,倭寇突然进犯石浦,驻石戚家军以最快速度将准备过节的食材切成粒状,再用淀粉搅拌成糊,吃完“糊粒”后上阵杀敌,终获大胜。

小朋友讨要糊粒羹。 吴婧媛供图

  由此,石浦的孩子们会自带碗筷,在十四夜走上七户人家要糊粒羹,主人笑脸相迎每人一瓢,串门越多越聪明,讨糊粒羹的人越多,主人家越会发财。

  “很好吃,每年十四夜的时候都会吃糊粒羹。”今年12岁的石浦居民宋晨拿着自带的碗筷,向不同的人家讨要糊粒羹。

游客领取糊粒羹。 林波摄

  “太有意思啦,糊粒羹味道非常鲜美。”来自上海的游客李晓忠表示,听闻象山独特的渔文化后,他非常向往。为此,他抓住春节假期的“尾巴”,自驾感受当地风俗。

  如今,石浦的糊粒羹分为两种:一种是咸的,象征着五谷丰登;还有一种是甜的,象征着红红火火。

糊粒羹制作现场。 林波摄

  当日,当地在石浦海丰广场上立起一口“大明第一锅”,为现场游客免费赠送糊粒羹,让他们了解象山人“元宵过十四不过十五”的传统习俗。(完)

【编辑:黄钰涵】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呼和浩特5月4日电 (记者 刘文华)4日一早,内蒙古呼和浩特大召景区内,体验蒙古族服饰旅拍的年轻人在店内化妆、试衣,为留下美好的旅行回忆做着准备。

浙江推出首家数智缅怀场所 探索“AI+殡葬”模式

刚回家拍视频时,村里的乡亲很迷惑,怎么好不容易出了个大学生,还跑回家挖地了,整天拿着手机拍来拍去。现在则有些不同,大家都使用智能手机,经常看到“滇西小哥”的视频,许多村民也尝试记录生活,并且尽可能地帮助“滇西小哥”拍摄。

龙腾四海 欢乐共舞

据介绍,在即将到来的德国大学生方程式赛新赛季中,集成了激光雷达技术的蔚来超感系统将在多个赛道上展现其独特功能。恰逢智能驾驶技术中心开幕,蔚来也与Seyond以及德格多夫科技学院达成合作协议,共同支持Fast Forest车队参加德国大学生方程式赛。

省级党委书记节后调研第一站,都去了哪儿?

自中国空间站任务开启以来,一年两次的飞行任务为航天员们提供了更多圆梦的机会,中国人太空“出差”的频率加快、衔接愈发顺畅。不到2年重返太空,“90后”首次参与神舟家族太空接力,首位女性航天飞行工程师……在蔡旭哲看来,航天员的个人成长是印刻在国家航天事业的轨迹之上的。他坚信,中国空间站会有更多人参与,浩瀚太空也将留下更多中国人的足迹。(完)

上周,国际油价、金价双双下跌↓

昆明3月1日电 (亚吉东 张伟)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1日通报称,该资源库科研人员在对云南麻栗坡老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野外调查时,发现了水玉杯属植物一新种,命名为麻栗坡水玉杯。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植物学期刊Willdenowia。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